热门搜索:
成都除虫公司另一方面,我们虽然在媒介或吸血骚扰蚊虫的防治中强调“控制”,但从上文对综合治理的解释中可见,并不完全排除进行“消 灭”,只是从需要与可能出发,一般要求“消灭”是不现实的。消灭与 控制并非对立的,消灭是防治的较终目的,至少在有些情况下,它可以通过控制来逐步实现。这也是蚊虫综合治理与IPM对上述问 题的看法上有所不同之处。还应该指出,消灭蚊媒病和消灭其媒介密切相关,伹并非等 同。消灭媒介蚊虫必然消灭其传播的疾病。但是,反之,消灭一蚊媒病并不必须消灭其传播媒介;消灭这蚊媒病的地区也不等于已 消灭其传播媒介。例如,现有一些国家和地区,包括我国的闽台省 已经通过室内滞留喷洒阻断疟疾的传播和/或控制传染源,消灭了这种疾病,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^但其原来的媒介蚊虫依然 存在。当然,在这种情况下,如有新的传染源进入,仍可有疟疾发生 以至流行。斯里兰卡1968年在疟疾已消灭的地域重又发生大流行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成都除虫公司对蚊蝇经济阈值与媒介阈值IPM的主要观点是从“成本效益出发的 “经济阈值概念。如图2=1所示,害虫种群 密度正常在平均线(A)(称作平衡位亶)上下波动:这时害虫对作 物造成的损失尚不及防治费用,可以不加治理。当这密度上升到经济损害水平线时,害虫造成的收益损失已相当于防治费用,这是生 产者能承受的较高密度。种群密度继续上升到经济尔值线时,必须 采取防治措施,以减少经济损失和预防害虫爆发成灾所以IPM概念只要求把种群密度降低到经 济阈值以下的平均值(B);换言之,防治仅针对密度达到经济阈值 的种群,经济阈值的高低,则因害虫种类及其生物学特点、作物种类及其经济价值以及害虫的危害程度和性质等而定。从经济观点出发,经济阈值概念是可取的。实际要消灭一种农到的。经济阈值概念在农作物害虫的防治中也是比较*理解的。而对作为疾病媒介或/和吸血骚扰的蚊虫,其危害攸关人体健康和 生命,不能单从经济角度估计其损失,其防治应该着重在社会效 益。因此,IPM的经济阈值不适用于包括蚊虫在内的媒介防治,必 须寻求与蚊媒病传播有关的阈值。这是蚊虫综合治理与IPM的主要不同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