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
成都杀虫公司幼虫
自卵孵化到幼虫化蛹,称为幼虫期。幼虫在生长发育中须进行多次蜕皮,蜕皮4 ~9次,通常5 ~6 次,历经5 ~9个生理龄期方可化蛹,如黄毛纺蚋在 室温(27. 3±0. 25) t:的条件下,幼虫发育有5个生理龄期(安继尧,1991)。龄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个体大小、体比量度、口器结构、头壳宽度和后颊裂长 度等指标来判断。如一?龄幼虫具有破卵器;成熟幼 虫胸部具明显的鳃斑等指标性特征。
(三) 蛹
成熟幼虫化蛹开始到蛹羽化的时期称为蛹期。成熟幼虫最后一次生理性蜕皮变为前蛹,经过一段 短暂的潜伏期即可化蛹。
蛹化的温度因种而异,冬季种为9 ~ 10^或 10~16丈;春、早夏种较适温度为8~22(1:。蜕皮 前,成熟幼虫以其后环附着在孳生地物体上,或另外 寻找一个掩蔽的处所固着,然后用涎腺泌出的丝缠绕编织成特定的半裸茧。结茧后,幼虫蜷缩身体进 行最后一次蜕皮而变蛹。虽然蛹在茧内不食不动, 但却进行着剧烈的生理生化活动和器官组织重建过 程,所需能量来自幼虫期累积的营养物质。新蛹色淡,随着发育逐渐变暗。羽化时,蛹皮背面作一矢状 T形裂隙,成虫从裂隙脱茧而出。羽化后的成虫可借翅的运动,或进人水流借气泡上升到水面,或沿着 未被淹没的物体爬出水面而飞离。羽化后留下的茧 壳,可作为蚋类孳生习性和分类鉴定的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