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
成都灭跳蚤公司(四) 预防白蛉叮咬
1. 住室安设纱门纱窗,夜间睡眠休息时放好蚊 帐,但纱门、纱窗和蚊帐的网孔须小于1 mm,以防白蛉由孔钻人。使用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,效果可靠。
2. 黄昏后室内点灯时,应用黑色窗帘遮光,以 防白蛉受光诱而人室内。
3. 夜间执勤或野外作业时,可穿着长袖长裤服 装,扎紧领口、袖口及裤脚,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,或 头部披戴驱虫网,驱避剂和驱虫网的用法参见*十 五章**节九、(二)防蚊。
4. 露营帐篷的人口和窗口,悬挂驱虫网或喷洒杀虫药物,帐篷内使用蚊香或点燃白蒿火绳驱杀成 蛉。
**节鼠疫与蚤的防控
鼠疫(plague)是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疾病。病 原为鼠疫杆菌,又称鼠疫耶尔森菌(yersi/ig pestis ); 主要宿主动物是鼠类;传播媒介在我国主要是印鼠 客蚤。鼠疫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,被列为甲类传染病,它的传染性较强,临床表现多样,病情重,病死 率高。
一、我国鼠疫疫情动态
据史料记载,新中国成立前的300余年间 (1644 ~ 1949年),我国有20个省(区)的500多个县(市、镇)共发生鼠疫259万多例,死亡239万余 人,仅20世纪上半叶的50年间(1900 ~ 1949年)就 发病115. 5万余例,死亡102. 7万余人。新中国成 立后,通过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,采取 以灭鼠为中心的综合防制措施,仅用1〇年左右时间就基本控制了肆虐数**之久的人间鼠疫流行。新 中国成立以来至1999年的50年间,我国共发生人 间鼠疫7. 9万余例,死亡2. 7万余人,1950 ~ 1954年 5年的病例数即占总病例数的87. 1%。20世纪80 年代以后,人间鼠疫得到进一步控制,仅在青、藏、 滇、新等省(区)有散发病例,年发病仅10例左右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鼠疫疫情与世界总的形 势一样,也呈明显上升趋势,1990 ~ 1999年10年间 报告的病例数(371例)几乎是前10年(102例)的